您的位置 首页 数据

5G与AI,共舞“华尔兹”

作者 | 中国软件网王锦宝 校对 | 中国软件网 陈杨 AI技术期待搭乘5G快车,感受由此而来的数智裂变。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WAIC)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5G使AI更泛在,AI让5G更智能。这也引起六位时成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孙革

作者|中国软件网王锦宝

校对|中国软件网 陈杨

AI技术期待搭乘5G快车,感受由此而来的数智裂变。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WAIC)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5G使AI更泛在,AI让5G更智能。”这也引起六位时成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孙革的强烈共鸣。

“AI与5G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就像人的大脑与神经系统一样。”孙革告诉中国软件网记者,大脑靠神经系统来工作,接收、发送更多的信号。反之,神经系统要靠大脑的计算和指令,从而达到行为的目的。

5G类似万精油赋能万物,带动产业快速发展,AI在5G的加持下,将带来哪些变化,发展趋势如何?

汽车要加油,AI要5G

通信行业面临的问题,过去的瓶颈就是带宽、传输速度和终端设备问题。现在利用5G技术,把采集的数据输送到云端或边缘,通过强大的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传输的本身也需要很强大的智能算法,解决包括通信编码、解码、传输安全和加密等问题,这些问题要靠核心的智能算法来解决。

5G与AI,共舞“华尔兹”

从5G的角度看AI,5G催生的智能应用充斥了大众生活,如智能家居、智能电器、智能物联网、智能车联网……这一切是怎么来的?答案是AI技术。反之,运用AI技术的前提是获取大量数据,依靠大数据,从数据中进行学习和识别。然而,获取数据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通道,5G能够铺设这个通道。

比如,华为在探索5G核心技术的时候,采用土耳其Arikan教授的“极化码(polar codes)”编码技术,才使5G整个的编码体系构建起来,极化码实际上也是一种智能算法的编码技术。

“过去数据的规模太小,无法让智能算法发挥计算的优越性,现在有方方面面的数据,包括视觉数据、自然语言数据等。”孙革说,“现在通过5G加持,AI获得强大的能源,二者相当于发动机与石油的关系。”

无独有偶,业内人士都很认同5G与AI的相互促进作用。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世界上将有500亿智能设备在2020年会接入互联网,包括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能音箱等等人类在生活中的智能场景,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这个时候的模型优化,靠的更多是AI算法。

Qualcomm 中国区董事长孟表示:“未来十年,与 5G 部署并行发展的技术领域,将是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其核心应用就是人工智能。”

道生1+1,化生万物

在5G技术的加持下,孙革认为,AI未来的应用生态一定是高度场景化的。

对行业应用而言,目前4G网络下,AI已经在逐步赋能各行各业,但受限于网络带宽和速率,对一些具有高计算量、低响应时延要求的行业,如无人驾驶只依靠AI技术难以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而随着5G网络的到来,其高带宽、低时延的特点使AI技术得以推广到更多的行业,产生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5G与AI,共舞“华尔兹”

孙革说:“5G与AI相结合,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应用场景,不过有大小之分罢了。”

在人际交往中提升沟通效率,是现代人的追求目标之一。5G与AI相融合,可以实现更高的智能化交流,孙革拿买车为例:“客户与4S店的销售人员进行交流时,会发现每一个销售人员的专业性是参差不齐的。人与人的对话可以通过5G技术,加以AI辅助,让客户一次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高的体验,这个是5G与AI技术的反向应用。”

由此看来,未来关注的场景不只是打造5G+AI系统,而应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实时的评估和优化,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孙革说:“现在大家的工作节奏都非常快,如果一次能够获得更多信息,也使商业流程和决策更快速,打造更完整的商业闭环,从而降低成本。”

具体到小的场景应用,车载是无人驾驶系统中很小的分支,过去人车是分离的,人通过电话进行外呼,现在通过语音来控制车载,由车载发出指令,比如路况、车况等信息,进而实现人车一体,让汽车不仅仅是交通的工具,也是一个智能的终端。

再以当前疫情为例: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基于通信、交通、医疗等数据,AI成了人员行动轨迹溯源、健康状态分析的“神兵利器”。

可见,5G应用有力推动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让AI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化”趋势

2017年,在中国软件网举办的年度峰会上,孙革预言道,“10年之内,AI技术可以改变整个软件行业领域。”

软件开发其实也是应用服务,从软件需求的分析、设计、开发到部署运营,整个过程基本是数字化、智能化的交付过程,这也是AI技术的发展趋势。

5G与AI,共舞“华尔兹”

随着5G与AI技术融合与渗透的持续深入,将呈现出“四化”趋势。

一是泛在化。5G网络和泛智能终端的普及,带来泛在连接和泛在感知,实体世界正在快速向数字空间映射,促进全社会加速上云。

二是下沉化。在直播、AR/VR、工业互联网等“更低时延、更好控制”要求应用场景的带动下,分布式边缘云需求快速崛起,云计算正在从中心向边缘快速延伸,计算和智能能力不断下沉,云边协同将共同构成整个数字社会的智能基石。

三是中台化。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无服务器等云原生技术的成熟,推动企业内部共性基础能力的沉淀,并以组件方式集中汇聚到智慧中台,供上层业务共享复用,带来企业资源能力的组织和共享方式的升级。智能中台将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

四是融合化。云不仅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部署环境,更是集中地编排和调度网络、算力等资源,来统一地交付端到端的智能化服务,网络、算力、智能在云端实现全面大融合,云正在成为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5G与AI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变得不可分开。

赞助本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第七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新基建,半导体行业的极致机会

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建设、融合基础建设、创新基础建设三方面内容,除了此前央视报道中覆盖的7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还将卫星互联网加入。 如果深入这些行业的核心,会

工业回升态势能否延续?5G怎么推?中小企业困难怎样化解?

高技术制造业向好和投资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发展的活力与潜力。会上数据显示,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快于整体工业4.3个百分点。智能化、升级型新兴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9.1%、17.

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 以后打算这么干

近日,中国移动公布,当前正积极推进落实第五个五年发展战略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目前在多个领域已经处于通信行业世界一流水平。 两年过去了,中国移动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路上进展怎么样了?近日,记者从中国移动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获悉,创世界一流力量大

砖石机成套设备或将成为新基建的高效助力!

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点,疫情后的城市建设规划更是重中之重。自疫后陆续复工,我国陕西、河南、福建、四川、河北等多个省份发布了2020年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项目计划涵盖生态城市建设、新城镇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那么,砖石机成套设备在这些投

面向OEM厂商和移动领域,高通推出全新骁龙870 5G移动平台

全球半导体观察消息,高通近日发布全新骁龙870,旨在提供全面提升的性能,进一步满足OEM厂商和移动行业的需求。 高通技术公司宣布推出高通骁龙870 5G移动平台,即骁龙865 Plus移动平台的升级产品,其采用了增强的高通Kryo 585 CPU,超级内核主频高达3.2GHz。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