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智能家居

“傲鲨智能”应用动力外骨骼,助力工厂柔性化制造场景

近年来,国内市场涌现了一批机械外骨骼制造商,其产品功能多集中于医疗场景展开,主要是使用机械外骨骼辅助术后康复训练。 曾经创办两家机械外骨骼企业、有十多年机器人研发经验的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观察到,使用机械外骨骼的康复训练患者中,有很多源于工

近年来,国内市场涌现了一批机械外骨骼制造商,其产品功能多集中于医疗场景展开,主要是使用机械外骨骼辅助术后康复训练。

曾经创办两家机械外骨骼企业、有十多年机器人研发经验的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观察到,使用机械外骨骼的康复训练患者中,有很多源于工伤。工人在搬运重物流程中积劳成疾,所以在术后要使用康复机器人协助恢复健康。那么,在手术之前能否在源头上防止他们受伤呢?

于是,基于在该赛道长期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对工业场景的理解,徐振华创立了傲鲨智能,专注于将机械外骨骼应用于工业领域。

“傲鲨智能”应用动力外骨骼,助力工厂柔性化制造场景

在航空、工业组装、快递等诸多场景中,傲鲨智能推出了MAPS-U上肢外骨骼、HEMS-L腰部外骨骼等多款产品,从而帮助工人完成搬运作业。傲鲨智能系列产品使用机械力量,大幅减轻了重物对人体的压力。

据徐振华介绍,现存行业存在诸多痛点。以航空业为例,行李搬运员往往只能工作两年左右,因为搬运过程中的工伤累积对工人造成了不可逆的长期劳损。同理,其他工业场景下,长期劳损会给工人带来较大伤害。

同时,纯人力搬运负重方案难以保持固定的高效率。该方案下,人力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能量损耗而造成效率衰减。工人往往在上午干劲十足,到了下午就难以保持同样的效率。而机械外骨骼能部分支持人力,避免工人过快的损耗。

“傲鲨智能”应用动力外骨骼,助力工厂柔性化制造场景

此外,在工业应用领域存在着大量非结构化场景,难以使用大型器械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因此就需要用到人的能力。如果能将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优势填补人类在力量和耐力上的不足,并利用人对各种高度复杂环境的预判、理解,就能在作业效率上实现飞跃,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业生产水平。

据悉,目前市面上也有部分类似的机械外骨骼产品,然而现有方案只有少量的机械类、弹簧类结构,缺失智能化电机和运动控制部件,智能程度不高。同时为了避免机械力量过大造成人员受伤,其设计承重与力量都较小,难以填充工厂中大量非结构场景。

傲鲨智能针对上述痛点,制定了两条产品线。第一条产品线为定制化方案,主要面向高校及军民融合项目展开,根据目标项目具体要求定制化对接需求。据悉,该产品线目前已有第二军医大学等客户。

第二条产品线是动力外骨骼产品线,主要针对工业领域的搬运场景展开。该系列第一款产品为上肢外骨骼,针对肩部助力展开,以解决目高以上的货物运送需求,主要应用于整车厂等客户。第二款产品为腰部外骨骼,解决弯腰搬运问题,主要在3C家电搬运、航空地面运输服务、物流、汽车厂等场景应用。第三款产品为完整下肢外骨骼,目前仍在研发过程中,该产品增加了膝盖、脚踝等关键身体节点的动力部件,因此整套机器可以完整落地,从而使机器人本身重量承载至地面,进一步降低工人负担。

据悉,目前傲鲨智能的客户分布于汽车制造、化妆品、3C、航空等行业,大客户有大兴国际机场与中国南方航空等企业。在盈利模式上,公司主要通过直接售卖硬件获利,目前也在探索租赁等模式。徐振华透露,公司计划在2021年售出300-400台设备。

“傲鲨智能”应用动力外骨骼,助力工厂柔性化制造场景

在谈及竞争壁垒时,徐振华认为,傲鲨智能的竞争性体现在多个维度上。首先,傲鲨智能产品拥有较为先进的运动控制能力,可通过力学算法实现进行力跟随、力阻控制。其次,产品中的传感器总数多、密度大,对操作者的行为预判有综合而迅速的感知能力。在综合方案上,力控集成驱动与多传感器融合,因而智能程度较高。并且,与市面解决方案相比,傲鲨智能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

在软件层面,傲鲨智能将进一步探索研究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相关应用,从而使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学习周围环境,更智能地预判使用者运动意图,并更好协助其工作。

在推广策略上,徐振华认为,许多行业头部企业对工业自动化已经理解较深,因此傲鲨智能计划先与市场头部企业合作推广,充分利用他们对自动化的认可。

在人力上,公司目前有10人团队,主要是研发团队。傲鲨智能创始人&CEO徐振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在知名外企FANUC机器人公司与GM泛亚汽车研发中心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曾连续创办了和技创、傅利叶智能两家机器人公司。

经过两年多积累,傲鲨智能已经积淀了成熟的研发平台,接下来将主要依据不同客户应用反馈,及时进行迭代更新,将产品进一步落地化。在下一步的销售上,将进入日本与欧美市常

傲鲨智能于本月初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由九合创投领投,英诺天使、明势资本跟投。徐振华表示,接下来公司对融资保持开放态度。

赞助本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第七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无人汽车无法躲避没见过的物体?问题出在训练pipeline上

人类经常会遇到种类新颖的工具、食物或动物,尽管以前从未见过,但人类仍然可以确定这些是新物体。 与人类不同,目前最先进的检测和分割方法很难识别新型的物体,因为它们是以封闭世界的设定来设计的。它们所受的训练是定位已知种类(有标记)的物体,而把未

万字读透自动驾驶3D视觉感知算法

对于自动驾驶应用来说,最终还是需要对3D场景进行感知。道理很简单,车辆不能靠着一张图像上得到感知结果来行驶,就算是人类司机也不能对着一张图像来开车。因为物体的距离和场景的和深度信息在2D感知结果上是体现不出来的,而这些信息才是自动驾驶系统对周

自动驾驶会使共享经济再次火热吗?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有一个一直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自动驾驶是否安全。众所周知,自动驾驶的目标是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独立完成出行任务,人类将自己出行需求完全交给自动驾驶汽车,在出行过程中的娱乐需求也可以由自动驾

Cruise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解析

Cruise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控制负责人Brandon Basso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研究决策、机器人系统设计和软件架构、机器学习、控制理论等。曾在3D Robotics、Uber自动驾驶公司工作多年,担任重要职位,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领

自动驾驶汽车比七个月大的婴儿还聪明吗?

到了七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已经认识到,即使看不见物体,它们仍然存在。把一个玩具放在毯子下面,孩子会知道它的存在,他可以伸手到毯子下面把它拿回来。这种对物体恒存在的理解是正常发展的里程碑,也是现实的基本原则。 这也是自动驾驶汽车所没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