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智能家居

不想要和AI“吵架”?人们想要怎样的智能家居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已经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逐渐演化为了现在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事物。智能家居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定义也先后发生了多次改变,从最开始的远程遥控概念到现在的全屋互联,智能家居已经变得越发成熟并接近人们想象中的模样。 智能家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已经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逐渐演化为了现在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事物。智能家居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定义也先后发生了多次改变,从最开始的远程遥控概念到现在的全屋互联,智能家居已经变得越发成熟并接近人们想象中的模样。

不想要和AI“吵架”?人们想要怎样的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场景

智能家居生活,一直都是科幻作品热衷于描述的场景。经典科幻作品《回到未来》影片为我们展示了过去人们对于智能家居功能的基本需求、而在近年的电影作品《钢铁侠》中人们则畅想了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

不想要和AI“吵架”?人们想要怎样的智能家居

《回到未来》影片画面

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变化正如两部影片所展示的那样,之前的人们是期望智能家居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痛点需求,未来人们则希望智能家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那么在眼下,人们想要的智能家居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无感化:最好的管家就是“他”并不存在

综合网友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和当下技术发展的趋势,笔者将当下人们对于智能家居体验的需求总结为以下三点:无感化、智能化、稳定性,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无感化。

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一个基本需求便是需要通过智能家电来帮助自己完成一些家务工作,例如扫地、刷碗、开关光源,就像拥有一名管家一样。但是家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居所,用户往往并不希望这名“管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干扰,例如用户在客厅进行健身锻炼时并不希望扫地机器人出现来打扫卫生。

不想要和AI“吵架”?人们想要怎样的智能家居

扫地机器人(图片来自网络)

在不打扰用户正常生活的基础上,用户对于智能家居的无感化的更高的一个要求便是无需指令便能够做到该做的事情。例如用户夜间起床饮水时,智能家居要能够及时打开夜灯并唤醒饮水机;用户在早上起床后,自动窗帘机要做到及时打开窗帘,但又不能在用户还为起床时便打开窗帘。无感化的实现,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依赖于智能化控制,其在实践中更多是依赖预先设置的自动化动作以及传感器所收集来的运动信息。

同时,很多用户也期望智能家居的硬件在视觉上也能够较少其存在感,例如光线传感器是在智能家居场景中经常用到的智能硬件,但是用户并不希望自己能够在墙面上看到一个摄像头一样的白色盒子,这也就对智能硬件提出了隐秘化安装的要求。为此现在的很多智能家居硬件厂商都开始厂商高度集成化的设计,或者是将智能硬件设计为家居中的一个常见元素。例如,蓝牙网关往往会被集成在智能音箱中,WIFI AP节点则被设计成LED灯具,LED壁灯则可以以灯带的形式藏身与家中的各个角落。

不想要和AI“吵架”?人们想要怎样的智能家居

智能吸顶灯(图片来自网络)

智能化:没人想和AI“讲道理”

智能化,自然是智能家居的核心需求,也是智能家居中最难实现的一个环节。在当下人们对于智能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度智能的语音识别、二是能够自主学习的程序规划。

当下智能家居用户最大的一个使用痛点便是智能语音助手无法准确识别自己所下达的命令,用户往往需要特意说出相应的关键词,语音助手才能识别用户的意图,但是其目前还是不能准确领会用户下单的长句指令。这样的情况也导致了用户有时不得不反复对语音助手下达某种指令,使其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引擎来记住自己所想要的表达的意图,这样的场景仿佛就像是在和AI“讲道理”。

不想要和AI“吵架”?人们想要怎样的智能家居

智能音箱(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用户希望未来的语音智能助手能够更加智能,更清晰准确地对语音指令进行语义分析,甚至能够完成长句指令的理解与处理。

用户在完成新家的智能家居搭建之后,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对智能家居进行“编程”,也就是设置自动化指令。但是用户最开始设置的自动化指令,往往都是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设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生活习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场景下,便需要智能家居系统变得更加智能,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生活需求去自主改变之前所设定的程序。例如在智能手机上,苹果手机的面部识别程序便能够根据用户的脸部变化进行自主学习,以适应时间对用户面部数据所带来的改变,从而避免出现需要重新录入面部数据的情况出现。

稳定性:“掉线”是一种很差的体验

在当下的智能家居使用体验中最令人不悦的便是出现智能设备掉线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但会导致智能家居系统无法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在特殊情况下还会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例如,如果家中的智能摄像头因为网络故障导致离线的情况出现,那么用户不免得会对家中的安全状态产生担忧,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焦虑。

不想要和AI“吵架”?人们想要怎样的智能家居

智能摄像头(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对于智能家居系统而言稳定性是十分关键的。而智能家居的稳定性问题并不是一个个体问题,而是一个系统问题。例如当智能音箱出现离线的情况,那么用户便无法通过语音指令对整个系统下达指令。

因此一个理想中的智能家居系统应该以一种稳定的方式进行链接,并且其中的关键节点要拥有备用方案。而设计一套互相兼容且能够稳定运行的智能家居系统,无疑是十分复杂的,这就意味着未来智能家居方案很可能将会摆脱现在“搭积木”式的搭建方式,从而转向整屋定制化搭建的方向。

总结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智能硬件成本的下降,未来智能家居必将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新家电”。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正在吸引来自不同领域的消费电子厂商进入这个市场,而哪个厂商能够率先提出解决无感化、智能化、稳定性这三点需求方案便更能够在这样市场当中抢占先机,例如前不久华为发布的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7666094)

赞助本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第七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无人汽车无法躲避没见过的物体?问题出在训练pipeline上

人类经常会遇到种类新颖的工具、食物或动物,尽管以前从未见过,但人类仍然可以确定这些是新物体。 与人类不同,目前最先进的检测和分割方法很难识别新型的物体,因为它们是以封闭世界的设定来设计的。它们所受的训练是定位已知种类(有标记)的物体,而把未

万字读透自动驾驶3D视觉感知算法

对于自动驾驶应用来说,最终还是需要对3D场景进行感知。道理很简单,车辆不能靠着一张图像上得到感知结果来行驶,就算是人类司机也不能对着一张图像来开车。因为物体的距离和场景的和深度信息在2D感知结果上是体现不出来的,而这些信息才是自动驾驶系统对周

自动驾驶会使共享经济再次火热吗?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有一个一直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自动驾驶是否安全。众所周知,自动驾驶的目标是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独立完成出行任务,人类将自己出行需求完全交给自动驾驶汽车,在出行过程中的娱乐需求也可以由自动驾

Cruise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解析

Cruise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控制负责人Brandon Basso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研究决策、机器人系统设计和软件架构、机器学习、控制理论等。曾在3D Robotics、Uber自动驾驶公司工作多年,担任重要职位,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领

自动驾驶汽车比七个月大的婴儿还聪明吗?

到了七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已经认识到,即使看不见物体,它们仍然存在。把一个玩具放在毯子下面,孩子会知道它的存在,他可以伸手到毯子下面把它拿回来。这种对物体恒存在的理解是正常发展的里程碑,也是现实的基本原则。 这也是自动驾驶汽车所没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