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智能家居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虽然智能音箱技术还没完全成熟,但在互联网巨头眼中,它却是必须攻下来的阵地。 全文1803字,阅读约需4分钟 文|X科技实验室 当你字正腔圆地对着智能音箱发问,得到的却是让人一脸懵圈的回答。使用过智能音箱或其它语音助手的朋友,对这一场景都不会陌生。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虽然智能音箱技术还没完全成熟,但在互联网巨头眼中,它却是必须攻下来的阵地。

全文1803字,阅读约需4分钟

文|X科技实验室

当你字正腔圆地对着智能音箱发问,得到的却是让人一脸懵圈的回答。使用过智能音箱或其它语音助手的朋友,对这一场景都不会陌生。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怀疑自己被割了智商税的你可能会问: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它能变聪明吗?

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智能音箱听懂语音的工作原理。

语音、文本、图片、视频,这些信息对于机器来说,属于“非结构化数据”,无法直接理解。机器能够理解并作出反馈的,是“结构化数据”。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简单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非结构化数据相当于写了一段文本的word文档,而结构化数据则是将这段文本进行总结归纳的excel文档。

当我们向智能音箱提问时,智能音箱会先将语音转化为文字,然后将文字形成结构化数据理解并反馈,最后再将文本转化成语音输出答案。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三大流程对应着3种技术,其中ASR(自动语音识别)和TTS(处理结果转化成语音输出)技术相对成熟,像ASR已广泛应用在语音转文字、语音输入法、智能翻译笔等应用上。据中科院2019年的测试,国内四家主流智能音箱品牌ASR识别率均在94%以上。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智能音箱听不懂我们的话,问题主要出在NLP(理解文字的意思并进行处理)环节上。

AI在拿到文本后,需要进行语料清洗、分词、词性标注、实体命名识别、去除停用词等一系列操作,才能将文本正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并作出反应。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智能音箱今天已经可以比较“智能“地处理明确的指令问题,比如打开电视、今天天气怎么样、设定闹钟等。

但在开放性语境下,智能音箱错误频出。这是因为口语文本经常会出现歧义,机器难以理解,特别是在处理同音字繁多、语法复杂的中文时,歧义的现象尤其多见。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比如“帮我上一个半小时之后的闹钟”,音箱基本没法识别是半小时还是一个半小时。再比如“帮我预定一家餐厅不要日本菜“,AI大概率无法理解“不要”在句子中的含义。

面对复杂的自然语言,AI想要辨别、理解、消除歧义,必须要分析海量“语料”,也就是对人类语言的实例进行学习。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供AI学习的语料,主要有三种来源。

第一是AI算法企业根据需求自己构造的“语料库”,比如针对特定功能,需要构造人名库、地名库、歌手名库、歌曲名库等。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第二是从互联网上大量抽取的文本,最常见的是从社交网络中抽取,以便机器理解最新的口语表达方式。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最后则是用户在与产品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像我们与智能音箱对话的部分内容,会被上传进厂商的语料库,供AI进行学习。

那如果长时间和智能音箱对话,是不是能让智能音箱更懂我呢?

答案是很难。一般来说,所有的训练学习过程,都是在AI算法商一端完成的。算法商会根据所有用户的数据,对AI进行训练、更新,而非针对某个特定用户。

所以,要想让智能音箱听懂你个人习惯性的语并倒装、口头禅等,目前的最好办法,是自己手动录入,指定它该作出什么反应。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虽然智能音箱技术还没完全成熟,但在互联网巨头眼中,它却是必须攻下来的阵地。

2019年的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总出货量4589万台,同比增长109.7%。其中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小度音箱、小米的小爱音箱,三家占据了9成以上市场份额。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智能音箱在出货量上涨的同时却没给巨头们带来利润。2019年,百度副总裁景鲲向媒体表示,百度是通过补贴维持了小度音箱的低价。而另据业内人士估算,每卖一台小爱音箱,小米只赚1块钱。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巨头们的底层逻辑是,智能音箱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家庭的控制中心,所以要用现在的低价策略换取未来物联网时代的入场券。这样的策略确实能带来销量的增加,但切实解决用户的痛点才能保证产品使用率。

为了提高智能音箱在用户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厂商都在费尽心思给智能音箱增加新的功能,因为谁也不想看到当物联网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用户家中的智能音箱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智能音箱为什么听不懂人话?

(感谢香侬科技韩庆宏对本期节目提供的帮助)

参考资料:

1.智能音箱的智能技术解析及其成熟度测评,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2019.12.09

2.公开课《自然语言处理(NLP)》,北京邮电大学 王小捷

3.智能音箱进化论,经济观察报,2019.6.10

赞助本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第七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无人汽车无法躲避没见过的物体?问题出在训练pipeline上

人类经常会遇到种类新颖的工具、食物或动物,尽管以前从未见过,但人类仍然可以确定这些是新物体。 与人类不同,目前最先进的检测和分割方法很难识别新型的物体,因为它们是以封闭世界的设定来设计的。它们所受的训练是定位已知种类(有标记)的物体,而把未

万字读透自动驾驶3D视觉感知算法

对于自动驾驶应用来说,最终还是需要对3D场景进行感知。道理很简单,车辆不能靠着一张图像上得到感知结果来行驶,就算是人类司机也不能对着一张图像来开车。因为物体的距离和场景的和深度信息在2D感知结果上是体现不出来的,而这些信息才是自动驾驶系统对周

自动驾驶会使共享经济再次火热吗?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有一个一直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自动驾驶是否安全。众所周知,自动驾驶的目标是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独立完成出行任务,人类将自己出行需求完全交给自动驾驶汽车,在出行过程中的娱乐需求也可以由自动驾

Cruise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解析

Cruise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控制负责人Brandon Basso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研究决策、机器人系统设计和软件架构、机器学习、控制理论等。曾在3D Robotics、Uber自动驾驶公司工作多年,担任重要职位,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领

自动驾驶汽车比七个月大的婴儿还聪明吗?

到了七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已经认识到,即使看不见物体,它们仍然存在。把一个玩具放在毯子下面,孩子会知道它的存在,他可以伸手到毯子下面把它拿回来。这种对物体恒存在的理解是正常发展的里程碑,也是现实的基本原则。 这也是自动驾驶汽车所没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