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自爆22亿造假 股价暴跌80%!还能喝到瑞幸咖啡吗?

自爆22亿造假 股价暴跌80%!还能喝到瑞幸咖啡吗?

副标题#e#

出品 | 网易科技《态℃》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自公司成立到IPO,瑞幸咖啡仅用了18.5个月,创造了国内互联网公司最快的上市记录。两个月前,瑞幸咖啡宣布进军无人零售,市值一度超百亿美元。

如今,一小时之内六次熔断,从市值50多亿美元蒸发到只剩10亿美元,瑞幸却只用了一个晚上。

这一切都因为造假。4月2日晚间,瑞幸咖啡盘前暴跌逾80%,开盘报价4.92美元,4月1日收盘价26.2美元,市值只剩12亿美元,随后六次触发熔断,截止4月3日凌晨1点,瑞幸咖啡股价为6.79美元,市值为16.32亿美元。

COO造假22亿元,瑞幸财务数据多大水分?

自爆22亿造假 股价暴跌80%!还能喝到瑞幸咖啡吗?


4月2日晚间,瑞幸公告显示,从2019年2季度开始,该公司首席运营官兼董事刘建以及向他报告的几名员工从事了不当行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公告称,自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与捏造交易相关的销售总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期间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而大幅膨胀。

目前,瑞幸尚未公布其2019年第四季度相关财报,我们找来了他们2019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财报情况。

首先,看营收。

瑞幸2019年2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9.091亿元(约合1.324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人民币1.215亿元增长648.2%;其中来自于产品的总净营收为人民币8.700亿元(约合1.267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人民币1.090亿元增长698.4%。

瑞幸2019年3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15.416亿元(约合2.157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人民币2.271亿元增长557.6%;其中来自于产品的总净营收为人民币人民币14.932亿元(约合2.089亿美元),与2018年同期的人民币2.271亿元相比增长557.6%。

瑞幸不幸 财务造假 暴跌80%!还能喝到瑞幸咖啡吗?

瑞幸不幸 财务造假 暴跌80%!还能喝到瑞幸咖啡吗?

以此计算,瑞幸在2019年2、3季度的总营收为24.5亿元,略高于此次公布的捏造交易金额。

就数据看来,瑞幸咖啡在2019年2、3季度的营收都达到了超过500%的增长,这其中或许就与瑞幸此次公布的捏造交易有关,而目前尚不清楚其捏造交易的具体细节,因此无法得知瑞幸在这两个季度的实际营收情况。

不过,在今年2月1日,著名调查机构浑水研究收到了一份来自匿名者的做空报告,这一份长达89页的报告直指瑞幸咖啡正在捏造公司财务和运营数据。该报告认为,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瑞幸咖啡每家门店每天的销量分别至少夸大了69%和88%。

瑞幸随后发布公告坚决否认该报告中的所有指控,认为报告中的论证方式存在缺陷、包含的所谓证据无确凿事实依据,且报告中的指控均基于毫无根据的推测和对事件的恶意解释。

公告同时称,2019年2季度至4季度,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而大幅膨胀。

来看看瑞幸成本与费用情况。

瑞幸咖啡2019年第二季度总营业费用为人民币15.988亿元(约合2.3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650亿元增长243.9%。其中,物料成本为人民币4.658亿元(约合67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580万元增长514.8%;门店租赁和其他营业支出为人民币3.715亿元(约合54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9990万元增长271.7%;折损支出为人民币8850万元(约合12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00万元增长491.0%;销售与营销支出为人民币3.901亿元(约合568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781亿元增长119.1%。;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2.658亿元(约合387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490万元增长254.8%;门店开业前和其他支出为人民币1720万元(约合2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130万元下滑19.4%。

瑞幸咖啡2019年第三季度总营运开支为人民币21.325亿元(约合2.983亿美元),较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7.264亿元增长193.6%。其中,材料成本为人民币7.211亿元(约合1.009亿美元),较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1.516亿元增长375.5%;门店租金及其他运营成本为人民币4.773亿元(约合6680万美元),较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1.725亿元增长176.6%;折旧支出为人民币1.085元(约合1520万美元),较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2890万元增长275.8%;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5.577亿元(约合7800万美元),较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2.253亿元增长147.6%;总务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461亿元(约合3440万美元)),较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1.183亿元增长108.0%;门店开业前及其他费用为人民币2180万元(约合300万美元),较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2980万元减少26.9%。

目前,瑞幸尚未公布具体哪些成本与费用出现因虚假交易而导致的大幅膨胀。

失信瑞幸,将有可能面临中美两地追责

自爆22亿造假 股价暴跌80%!还能喝到瑞幸咖啡吗?

在2月份的电话会议上,瑞幸的管理层曾经强调通过无人零售战略,瑞幸今年会取得阶段性突破。与此同时,瑞幸咖啡也再度被美国主流投资机构认可,并被纳入MSCI旗下多个指数。此前瑞幸曾被指开出近5000家门店,成为中国本土超过星巴克的中国大陆首家咖啡品牌。

时隔一个多月后,突如其来的造假新闻则有可能会成为瑞幸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拐点。

截止去年底,瑞幸咖啡持仓最大的前十大机构股东是资本研究全球投资者(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持有6032万股,其次是孤松资本、Alkeon资本公司、美国****(20.51, 0.74, 3.74%)、Melvin资本管理公司、瑞银(9.135, 0.24, 2.64%)、Darsana资本、瑞信、Janus Henderson和Sylebra资本。

近日,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提醒投资者,有关瑞幸咖啡的集体诉讼即将到最后提交期限。加州的GPM律所、 Schall律所,纽约州的Gross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均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可以与律所联系,2020年4月13日是截止日期。

#p#分页标题#e#

在今年2月1日,著名调查机构浑水研究收到了一份来自匿名者的做空报告后, 瑞幸随后发布公告坚决否认该报告中的所有指控,认为报告中的论证方式存在缺陷、包含的所谓证据无确凿事实依据,且报告中的指控均基于毫无根据的推测和对事件的恶意解释。

北京安特律师事务所律师代月强指出,根据3月1日以来实施的新《证券法》精神,瑞幸咖啡很有可能在境内受到法律追责。

新《证券法》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自爆22亿造假 股价暴跌80%!还能喝到瑞幸咖啡吗?

#p#副标题#e#

代月强表示瑞幸咖啡显然欺骗了相关审查机构,这其中会计师负责审查数字,律师负责尽职调查,相关机构可能负有审查不严的责任。在此前相关案件中,也曾经出现过相关审查公司可能会是利益相关方的例子,不过这需要公安机关和证监会有关部门进行有关调查和取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大程度上瑞幸咖啡将会受到中国法律的约束,做虚假财务报表,首先可能面临赔偿,这还只是行政处罚,具体赔偿最高达2000万元。如果造假成立的话,相关责任人还将可能触犯刑法。

瑞幸上市前,规模过1亿美元的机构融资包括:2018年6月1.9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陆正耀旗下公司;2018年7月,2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大钲资本、愉悦资本、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君联资本;2018年11月,大钲资本、愉悦资本、GIC、中金公司宣布2亿美元的B轮融资。2019年4月,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BlackRock)宣布1.5亿美元的B+轮融资。

瑞幸此前在2020年1月曾表示开出门店近五千家,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大陆门店数量第一的咖啡品牌,而其交易客户数则达到4000万人。同时瑞幸卖出咖啡杯数达到一亿杯以上。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网易科技记者的采访中谈到,“瑞幸最大的问题是信用体系的丧失。”

江翰坦言对瑞幸来说之前的商业模式,一直让人看不懂,大家都在质疑瑞幸烧钱商业模式,但是好在瑞幸营业额还是很高的。“所以如果没有数据造假的话。瑞幸的商业模式还是有值得看好的地方,但是一旦确定数据造假的话,这将意味着瑞幸到底有多少真实的交易额,烧钱模式是不是已经被证明无效?”

“历史上只要这家企业被明确实行了市场造假,那么很有可能的最终结果就是整个资本市场抛弃这样的企业,想当年大名鼎鼎的安然公司就是这么倒下的。”这对于瑞幸来说无疑是重创。江翰认为这对其他中国概念股的企业来说,也会面临是不是中国企业将会被资本市场进一步不信任对问题

“中国人的话语体系和欧美资本市场不太相同,此次瑞幸引发出来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江翰对瑞幸的未来持有悲观态度。“瑞幸的所作所为将意味着是一种自我毁灭的开始,我们甚至可以说丧钟已经响起,如果这个信用无法恢复的话,瑞幸离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态度”,即可查看所有态℃稿件。

瑞幸不幸 财务造假 暴跌80%!还能喝到瑞幸咖啡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第七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称台积电拿下苹果5G射频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新一代iPhone14

据台媒报道,供应链传出,台积电凭借先进制程挤下三星,拿下苹果5G相关射频(RF)芯片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 14。 对此,台积电不评论单一客户订单动态。市场人士分析,相关芯片将采用台积电6纳米制程生产,预期年需求将超过15万片。业

加快进击的5G旗舰SoC与集体躺平的4G芯片

最近这段时间,各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发力真正意义上的 2022 年度旗舰机型 了。 一方面,各种具备顶级性能、顶级影像、全新快充技术和全新外观设计的新机开始集中发布或预热;另一方面,伴随着这些新机的发布,上游的芯片厂商也开启了新一轮的 5G 旗舰 SoC 的

广电一网整合加速推进加快5G发展 行业有望重塑

此次会议就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提出了相关要求。按照《实施方案》,全国一网整合将按照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统一部署、分类进行,统筹兼顾、积极实施的基本原则,由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联合省级网络公司、战略投资者共同发起,组建形成中国广播电视网

5G4G专利大战 爱立信试图阻止巴西销售苹果iPhone等产品

据报道,爱立信试图阻止巴西经销商转售苹果 iPhone 等产品,这是其与苹果就一系列 5G 专利持续进行法律斗争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苹果正试图利用三星先前的努力使爱立信的十项专利失效。 在整个去年的 12 月和今年的 1 月,爱立信和苹果的专利战一直在升级,

5G芯片市场竞争进入关键时刻

5G核心技术芯片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争抢更多市场份额,主要芯片厂商各显其能,纷纷推出新产品。 美国高通在世界移动大会取消的情况下,线上展示了与5G相关的最新产品和研究成果,更新换代趋势明显。 高通第三代5G基带芯片X60是全球首个5纳米制程基带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