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国产手机品牌集体砍单:Ov超30%,华为小米超20%

国产手机品牌集体砍单:Ov超30%,华为小米超20%

副标题#e#

(原标题:国产手机品牌集体砍单:OPPO/vivo超30%,华为/小米超20%)

国产手机品牌集体砍单:Ov超30%,华为小米超20%

集微网消息,新冠疫情对全球手机产业的冲击已经远远超过预期,而最大的危机还在后面。据笔者此前了解到,三星将在5月份单月砍单超30%,近期,据业界人士透露,国产一线手机品牌也将在6月份进行集体砍单,原本预计国内疫情结束后市场会有所回升,不料海外疫情加剧,导致海外市场情况很不乐观,尤其是欧洲和印度市场,将对整个手机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国产手机品牌计划恢复产能又不得不再次砍单,这也将导致供应链端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已经开始恢复产能的企业,由于第一季度的订单不少是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确定,但市场需求疲软,致使供应链厂商存在很多库存。

国产手机品牌集体砍单:OPPO/vivo超30%,华为/小米超20%

前不久,笔者在查询手机概念股相关板块龙头企业发现,部分企业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大幅暴增,如蓝思科技、立讯精密、欧菲光、鹏鼎控股等一季度净利润都出现大幅度增长,背后的原因在于,相关客户订单其实早在2019年第四季度就下单,另一方面在于2019年第一季度相对而言,整个手机市场处于低位。

如某第一季度业绩增长的手机概念股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基数较小,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订单充足,部分订单延续到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公司设备稼动率、产品交付能力受到制约。公司虽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和产品交付,但一季度整体业绩未达预期。”

而从其他不少手机概念股来看,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却陷入大幅度的下降,作为A股重要的国产手机代工厂的光弘科技与卓翼科技,前者2019年为华为代工手机出货量超过了5000万部,后者也是小米的重点代工厂,然而,这两家公司在今年净利润第一季度却出现了严重下降,前者下降了70%,后者更是直接陷入亏损。

此外,如国产手机品牌连接器大厂电联技术,其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样下降超过了50%,天线供应商信维通信也暴跌超73%。

据笔者与业界人士交流得知,全球一线手机品牌将进入砍单潮流,其中三星5月份砍单量达到了30%-50%,苹果同样砍单超过了25%,而到了6月份,国产手机品牌纷纷跟进,其中OPPO和vivo砍单达到了30%-40%。

其实苹果早上2月份国内疫情期间就已经开始砍单,“从当时4500万左右每月砍单到3700-3800万,富士康当时也对员工放假,其中派遣工休假一个月,小时工休假3个月。但国内复工以后,苹果又开始提升产能,不料随后海外市场疫情爆发导致需求下降,最终只能想办法促销并且降低生产,目前海外市场的需求下降了25%左右。”业界人士表示。

此外,华为与小米砍单也达到了20%-30%,其中小米最开始砍单。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华为和小米砍单量可能远远不止20%,以华为为例,“如华为P40等主流机器,从早期的2500万部下调到2000万部,最近又继续砍单到1500万部。”这样算下来的话,砍单幅度也达到了40%。

毫无疑问,对于手机供应链厂商而言,真的危机将在后面,如前文所言,不少企业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一季度的业绩实际上2019年第四季度就已经下单,但从目前来看,供应链厂商势必会面临很大的库存难题。

对此,有相关人员透露,“如华为那边是付款60%,如果最终产品不被客户提货的话,最后的损失恐怕得供应商自己承担,而有些供应商由于产品由于类似定制化且是小部件,这种库存很难清理,如深圳某结构件厂商,帮华为做的小结构件,现在积压了大量的库存没法清理。”众所周知,华为在国内供应商方面很强势!

据了解,以某手机核心芯片供应商为例,其第二季度遭遇手机终端厂商砍单就达到了20%-30%,而该芯片在手机中的用量还处于逐步增长的状态。显然,如何清理库存,或成为手机概念股接下来的一大难题!

国内手机市场Q1出货量暴跌36%:欧洲和印度成重灾区

对于国产手机品牌而言,小米和华为在海外市场销量占比都比较大,其中小米更是达到了60%,而华为也达到了40%,OPPO与vivo两者也有30%左右。

从国内市场第一季度销量来看,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国内市场1月份手机总体出货量为2081.3万部,创11个月来新低,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38.9%,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更是只有1831.9万部,同比下降42.9%。

自从1月底国内疫情爆发以后,导致2月份国内手机市场的销量更加低。2月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才638.4万部,同比下降56%,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为585.8万部,同比下降55.3%。

每年由于春节原因,通常2月份的出货量是一年中销量最低的一个月,但从2016年以来,每个月的销量都基本上在2000万部以上!而2020年2月,国内市场一个月的销量才600多万,这意味着和2012年的月销量差不多!

到了3月份,市场销量依然处于同比下降状态,本月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才2175万部,同比下降23.3%。合计前三个月,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才4895万部,同比下降高达36.4%!

在这4895万部中,国产手机品牌占比87.9%达到了4305万部,同比下降39.2%,这也就是说,三星和苹果等海外手机品牌,第一季度在国内市场总出货量不足600万部,其中1-2月份300万部,3月份300万部!

事实上,最初受国内疫情影响,对于手机品牌而言,原本将希望寄托在海外市场,包括苹果在内的一线手机厂商都在3月份开始大力恢复生产,然而,由于国内疫情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又爆发,导致海外市场也陷入低迷中,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印度和欧洲市场,而这两个市场,也是国内手机品牌主要的两个海外市场战场。

据国内某主要从事欧洲市场的手机方案商人员透露,“欧洲市场的订单早在去年底就已经规划好,目前项目往后延迟,对方也是在家办公,疫情的影响不至于最终将项目搁浅,只是有延迟的可能性。”据了解,该公司已经在生产口罩销往欧洲市场。

而据笔者了解到,对于很多手机产业链的企业而言,无论是终端,还是材料、设备厂商,都有开启口罩相关业务,但并没法保证该业务的可持续性,只能说暂时维持企业的运营。

同时,以印度市场来看,印度政府3月底宣布停工到4月中,不料,14日再次宣布停工延迟到5月3日,在这种情况下,对印度手机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印度还上调了相关配件的进口关税!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另一手机配件厂商人员对笔者表示,“印度手机市场现在已经是处于停工的状态,国产手机品牌中小米在印度市场中占比最大,毫无疑问小米受到的冲击会很大。作为手机配件厂商,我们的毛利率本来就低,现在也不能干等着,只能看看能不能做一些新产品,或者从国内进口一些疫情产品到印度,单看手机市场的话,哪怕疫情结束了,市场的恢复也没那么快。”除了小米以外,包括vivo、OPPO以及一加在印度市场都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

#p#副标题#e#

在智能手机终端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当前手机概念股的业绩也很难维持,一方面在于库存的清理,另一方面在于新订单的降低,后续或将爆发更多的问题,据笔者了解到,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启动了员工放长假甚至裁员的措施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智能手机市场何时才能回暖?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号!(校对/Candy)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第七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称台积电拿下苹果5G射频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新一代iPhone14

据台媒报道,供应链传出,台积电凭借先进制程挤下三星,拿下苹果5G相关射频(RF)芯片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 14。 对此,台积电不评论单一客户订单动态。市场人士分析,相关芯片将采用台积电6纳米制程生产,预期年需求将超过15万片。业

加快进击的5G旗舰SoC与集体躺平的4G芯片

最近这段时间,各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发力真正意义上的 2022 年度旗舰机型 了。 一方面,各种具备顶级性能、顶级影像、全新快充技术和全新外观设计的新机开始集中发布或预热;另一方面,伴随着这些新机的发布,上游的芯片厂商也开启了新一轮的 5G 旗舰 SoC 的

广电一网整合加速推进加快5G发展 行业有望重塑

此次会议就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提出了相关要求。按照《实施方案》,全国一网整合将按照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统一部署、分类进行,统筹兼顾、积极实施的基本原则,由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联合省级网络公司、战略投资者共同发起,组建形成中国广播电视网

5G4G专利大战 爱立信试图阻止巴西销售苹果iPhone等产品

据报道,爱立信试图阻止巴西经销商转售苹果 iPhone 等产品,这是其与苹果就一系列 5G 专利持续进行法律斗争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苹果正试图利用三星先前的努力使爱立信的十项专利失效。 在整个去年的 12 月和今年的 1 月,爱立信和苹果的专利战一直在升级,

5G芯片市场竞争进入关键时刻

5G核心技术芯片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争抢更多市场份额,主要芯片厂商各显其能,纷纷推出新产品。 美国高通在世界移动大会取消的情况下,线上展示了与5G相关的最新产品和研究成果,更新换代趋势明显。 高通第三代5G基带芯片X60是全球首个5纳米制程基带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