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原标题:发牌一周年, 我们被5G“骗”了吗?)
今天,2020年6月6日,是中国5G发牌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年来,5G给我们带来了什么?5G会引领我们走向哪里?我们会爱上5G吗?
怀揣着新买的5G手机,中国第一批5G用户扪心自问:聊微信体验有变化吗?好像没有;刷抖音更加顺畅了吗?感觉不明显;看优酷视频大片时更流畅了吗?没有明显变化……这些5G用户由此而来的困惑是,5G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通过调查和采访,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消费者对5G认知和产业预期之间有一条尚未被跨越的鸿沟。
5G体验:快,就一个字
一台5G手机搭配5G套餐,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在正式商用一周年之际,5G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神秘科技,我国数千万5G用户都可以利用自己日常生活的每一分钟体验5G、感受5G。
5G元年,究竟为普通5G用户带来了什么?第一批5G用户的真实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5G用户:除了测速,我感觉不到不同
为配合新入手的5G手机,陈赟将自己的话费套餐升级成了5G套餐,对他来说,5G存在感并不强。
“我是一个特别普通的手机用户,日常应用也就是微信、抖音、爱奇艺、今日头条等,目前来看,用上5G手机之后,我没有感受到明显变化。”
而另一位5G用户马克则表示,自己对5G的感受则停留在“测速”上,“测速时,我确实看到了数百兆每条的5G速度,但平时用手机时我却感觉不到。”
与陈赟和马克相比,陶冬算是一个懂行的手机用户,他同时拥有三家运营商的手机卡,也使用过不止一款5G手机,“当前阶段,5G的最大好处就是下载速度快,在hold住流量的情况下,利用5G观看高清视频时,我能体会到较明显的变化。”
一边消费者扪心自问地评估着5G对自己的价值,另一边《用了半年5G套餐 我成了“假5G用户”》等报道见诸科技媒体和论坛,5G用户对体验不足的吐槽并不是个例。
记者实测:5G体验到底打几分
为了体验5G和4G网络之间最真实的差异,《IT时报》记者选取了人民广场和南京东路等多个地标进行体验。
经过一年的5G基站部署和网络覆盖,今天的5G信号已经比一年前有了极大的飞跃,沿着南京东路步行街一路走来,多个终端设备的5G信号均能时刻保持满格。
在最常规的测速过程中,5G网络的表现并没有让人失望。5G网速平均下行速率达到457Mbps,上行速率则为84Mbps,最高下行速率能达到720Mbps,该速率在目前全球商用5G城市中都算非常亮眼的成绩了。
如果说测速还不够有说服力,记者又比较了5G和4G网络的真实下载速度。
分别利用5G和4G手机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下载一个长达一个半小时的1080p高清视频,在4G网络需要约90秒,5G网络则不到30秒就能下载完成,差了3倍时间。
与此同时,在5G网络环境中,随意拉动视频进度条都能实现“秒反馈”,从此告别“正在加载中”的提示。
当下载一个87.9MB大小的QQ应用时,5G不到一秒就能下载完成,而4G网络则需要10秒左右。
除了室外场景,商场也是手机流量使用的高频地。网红餐厅排队等号、咖啡店远程办公、收银台买单……
在人民广场新世界商场的某家咖啡店里,记者启用5G网络传输一个1.44G的视频编辑器,整个过程不到30秒,而在4G网络下则显得力不从心,连打开文件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从记者的体验来看,5G确实可以在大流量应用上体现出明显优势,但目前在人们生活中类似场景还不多,微信、抖音、视频App的“三件套”目前确实无法明显体现出5G的优越性。
5G手机:渐成必选项
2019年7月,国内第一款5G手机正式上市销售。经过大半年的市场培育,5G手机已不再是高大上的存在。不论是从可选机型,还是价格上看,今年5G手机可挑选的空间都大了很多。
618在即,电商们早已把优惠购5G手机安排上了,再加上上半年各大手机厂商5G新机扎堆上市,目前5G手机起步价格已下探到1500元左右。
距离国内5G手机正式开卖已过去10个多月时间,这批5G手机尝鲜者用户使用体验如何?5G手机销量又怎么样呢?
不后悔成为第一批5G用户
“我不后悔在去年就买了5G手机。”去年8月,沪上5G手机正式开卖,科技潮男覃智员第一时间便下单了一台华为Mate X 20,成为魔都第一批5G手机尝鲜者。
在他看来,花6000多元就能体验到最高超1.1Gbps的下载速率,“我觉得这很值。”
覃智员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营业厅展台上只有华为、中兴等几款5G手机,而现在5G手机已妥妥占满了柜台,主流手机厂商2020新机也几乎全是5G手机。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第一季度申请进网的手机产品106款,其中5G手机57款,款型占比53.77%。5G手机的普及拉近了消费者与5G的距离,国产手机市场正快速由4G向5G过渡,5G手机产品款型数占比已超一半。
#p#副标题#e#
如今沪上的热门手机卖场,展品区都在力推5G手机,想要找到4G手机并不容易。
在南京西路一家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内,5G手机放置于顾客入店第一眼就能看到的显著位置,导购员告诉记者,近期5G、4G手机的销售比例大概为7:3。
与零售商的乐观相比,受到疫情影响,第一季度渠道商5G手机出货量仍受到一定影响。
山西一县域手机综合卖场负责人透露:“就业市场不景气,不少人手机能将就用就不换了。近两个月来,我这里的手机销量都在120台左右,其中5G手机约为五六十台。”
一名熟悉渠道的上海运营商人士也表达了相似观点,“受疫情影响,上海3月5G手机销量在整体手机销量中只占25%,但对比1、2月来看,3月的数据有拉升,我们预计4、5这两个月会提升不少。”
根据IDC所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660万台,同比下降20.3%;国内5G手机出货量约1450万台,占整体市场21.8%,环比上季度增长64%。
#p#分页标题#e#
想要“网速飙车”,就换5G
#p#副标题#e#
使用5G手机大半年以来,覃智员最大感受是受益于运营商5G基站越建越多,上海的5G网络越来越好,相比去年已经明显有了质的飞跃,“去年还只是孤岛式的5G网络,现在孤岛已经逐渐连接起来,没有5G信号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覃智员还指出,在上海主要道路上5G已实现了连续覆盖,有时出门打车都能持续连上5G信号,能随时随地享受5G所带来的高速上网体验。
“5G在下载游戏更新大包的时候,优势特别明显。”覃智员记得有次在中山公园附近的一家商场和同事们一起开黑打《王者荣耀》,1个多G的游戏更新包,他只用了10多秒就下载好了,而使用4G手机的同事们却要花几分钟时间。
对5G手机所展现出的高下载速度,数码达人高逸伦也颇为满意。在使用了两个月的Redmi K30 Pro和半个月的荣耀X10后,他做出了这样的总结:“5G手机网络速度更快,在其他方面总体性能也比4G机型优化得更好。”
除了下载更快,和覃智员一样,高逸伦认为在使用者角度上看,4G和5G手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随着5G手机价格的逐渐下降,覃智员还是建议身边想要换机的朋友尽量选择5G手机。
“5G网络现在还很空,用户也很少,现在用起来还是拥有飞一般的感觉。就像一条刚开的高速公路,车很少,想要飙车还不赶紧来?”
在今年618之前,国内各大手机厂商均发布了最新的5G手机,让此次年中大促成为最佳的宣传节点。
5月20日,荣耀发布起售价为1899元的5G手机荣耀X10,当即成为最便宜的5G手机;4天后华为畅享Z发布,将5G手机起售价拉低至1699元。不过,5月26日起售价为1599元的Redmi 10X系列手机发布,再次创造了5G手机新低价。
网速撑不起5G应用感知提升
自去年各大手机厂商发布首款5G手机起,5G换机潮的呼声就没有停过,但用户似乎并不太买账。不过,随着此次618大促以及千元5G手机的发布,5G换机潮真的来了吗?
GfK高级分析师兼客户总监孙景辉表示:“从现在5G手机厂商的主打卖点来看,都不是能驱动更换5G换机的主要动力,未来还是要看应用侧是否有新的突破;在应用侧驱动不足的情况下,换机目前更多的是跟随硬件的升级而进行。”
在孙景辉看来,如果仅仅从5G手机下载速度更快的角度来看,并不会提升用户对5G手机的感知度。
2015年国内已大面积普及了4G,当年8月孙景辉在新加坡出差时,发现新加坡人都还在使用3G,出租车司机告诉她,当地的3G网络完全可以满足视频通话的应用,暂时没有换4G的必要。“我们现在的4G到5G的切换,暂时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孙景辉说道。
那么,该如何实现4G手机切换到5G手机的突破?
孙景辉认为,在多设备的联合应用上,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的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IoT设备和手机之间还处于单一链接的状态,未来如果以5G为依托,实现多设备联合应用,可能会增加用户对5G的感知。
比如把手环、手表做成体感反馈设备,然后以眼镜为屏幕、手机为主机用来和各设备联动,就能随时随地的体验依靠设备联动而带来的未来体感游戏、虚拟旅游等次世代场景。”她设想到。
5G网络:最大投入、最低资费
2000亿元,这是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和中国铁塔计划在2020年投入5G建设的费用总和。
11610亿元,这是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在未来五年持续投入5G建设的支出,占中国通信运营商总体资本支出的90%,占全球5G资本支出的19%。
如此大手笔的支出,放诸全球5G建设,也属罕见。然而,比起5G建设的烧钱,C端消费者恐怕更关心套餐的收费。由于数据传输更快,花费流量更大,5G套餐是否要价不菲?
GSMA预测,2019-2025年,中国5G连接数将从500万增至8.07亿,占比接近50%。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通信用户感受到通信技术的迭代和升级,往往需要一个完美的载体,例如智能手机,目前全球约一半5G手机中跳动着来自高通的5G芯片,应用终端是技术和人类之间的接口,“触摸屏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和模式在手机上的应用,让老人和孩子都能轻松易用地体验到通信技术的变革。”
“影响5G使用体验的因素很多,有些人可以几秒钟下载一部电影,但并不代表每一个5G用户都能做到,无线蜂窝技术本身的特点就意味着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体验。”
徐晧进一步补充,例如有的人住在小区边缘,5G网络覆盖并不完美,那么就无法实现5G峰值速率,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运营商也会根据不同社区的定位确定5G网络的布设优先级。
#p#副标题#e#
“对5G网络来说,有些用户吐槽目前的5G体验还不如4G是不公平的,4G网络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不断演进,成熟度远远高于当下的5G网络,任何一个技术在部署初期,都有一个优化的过程,基站、终端都需要不断适应,5G也不例外,中国5G网络部署的速度非常快,中国5G用户有机会最先体验到5G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徐晧说道。
“2009年1月7日,国家发放3G牌照,当时我们比最早商用3G的国家迟了9年;2013年12月4日,国家发放4G牌照,又与第一梯队国家相差了10年。
所以,我国迈入3G、4G时代的时候,全球应用层面的成熟度已经较高。”通信专家付亮告诉《IT时报》记者,彼时4G相关的应用早已准备就绪,一旦我国4G商用,应用随之大量普及。
“5G时代,我们一改往日掉队的局面,成为全球领先的SA(独立组网)国家,5G建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没有那么多现成的5G应用可以借鉴。5G应用的爆发更需要多技术、多产业相互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与4G基站和网络建设的要求相比,5G建设的技术难度更大,还要兼顾能耗、费用等因素,建设和普及的时间自然也会有所延长。”芯讯通方面人士表示。
中兴通讯副总裁、中兴终端产品经营中心副主任王屹也认为,现阶段由于5G网络的覆盖尚未实现全覆盖,随着国内对5G网络布局的推进,包括运营商套餐的推出,消费者体验肯定会越来越好。
技术、产业、应用仍面临挑战
在5G发展之初,凭借5G“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特性,业界普遍认为,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将是5G的重要应用领域。如今,这些应用正在快速迭代,慢慢渗透进消费者生活的日常。
“在技术层面,5G终端存在体验不成熟、稳定性不好等问题,5G带宽从几十兆几百兆跃升至几个G,对终端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增强现实(AR)被认为是5G典型应用之一,AR服务提供商亮风台相关人士表示,“芯片的成本受规模的制约,最终又会影响5G终端的价格。短期来看,5G终端仍会以手机为主,未来会呈现多形态化的趋势。”
“5G普及需要满足3个层面的发展。”亮风台人士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5G芯片大量普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产业链成熟,三者兼具之后,才能加速5G行业应用落地。”
以消费级应用MR(混合现实)眼镜Nreal为例。自2017年成立之初,Nreal眼镜经历了数代的更新迭代,直至2019年正式发布,Nreal的产品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精简,产品重量为88克。通过眼镜与手机深度结合,Nreal是目前为止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一款MR眼镜。
戴上Nreal眼镜,消费者可以用它和钉钉App一道协同办公、体验超高清视频以及MR游戏,还可以通过它与虚拟偶像演唱会做深度结合。目前,相关应用不断发展,仍然难逃消费者对于AR、VR、MR的体验停留在演示阶段的吐槽。
“从Nreal的角度来说,目前因为5G产业环境尚不完全成熟,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以端侧为主,比如在手机上通过SLAM算法解决一些问题。”
Nreal 5G AR技术负责人张宇说道:“在技术侧,很重要的一环在于MEC(多接入边缘计算)。MEC作为一种网络架构和商用模式的创新,是5G网络服务垂直行业的利器。MEC可以将终端的业务需求就近调用计算能力。但在这一环节,运营商如何部署MEC平台,系统服务商如何参与尚未厘清。目前,也尚未顺利发挥出5G的优势。”
#p#副标题#e#
小米手机相关人士表示:“4G时代,手机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载体,但到了5G时代情况就不一样了。未来的5G就是互联互通,不能把5G理解得太窄,5G肯定不仅仅体现在手机上,它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包括车联网等应用。”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5G的低时延、广连接等与商用关联密切的特性和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加之5G网络等基础设施还需要很长时间,预计消费者将在2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广泛体验到5G的优势。”京东方面人士表示。
还会有5G+吗?
疫情期间,全球的5G进展势必会受到一些影响,“例如,5G相关标准的制定、厂商的供应链方面都会稍微滞后。上述环节有了变动,会直接影响5G终端的生产和销售。”付亮说道。
从标准制定到5G首版标准R15冻结,再到首批5G商用建设,5G基础网络将与云、AI端到端融合,一张网络将使能百行千业智能化转型。根据国际标准组织3GPP的计划,5G R16标准的成熟期已经近在眼前。
“5G标准R16版在高带宽和超低时延方面都有新的完善和补充,例如在降低时延方面,手机、空口、网络时延都要减少,这就需要生态链不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
徐晧举例,在R16版本中V2X的5G车联网标准就十分值得关注,这将大大推动5G在行业中的应用和落地,“在R16版本中,5G可以实现3至10米的高精度定位,但在未来的R17版本中,定位精度将提升至厘米级,这对物流仓储行业和居家生活场景都带来革命性影响。”
可见,5G本身也在不断升级和迭代,而且幅度和变化非常大,5G在时代的路口遇上了AI、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好伙伴,5G的前路还很长。
为什么要相信5G?
“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代表着人类对生命最强音的无限追逐。
“更快速度、更低时延、更广连接”是5G对最快信息传递和连接速度及效率的极致追求,这代表着人类面对着这个物理世界时,对时空、速度这两个绝对变量执着而虔诚的追逐。
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我们找不到任何辩驳5G的理由,并对之前走过的每一步道路深信不疑。
在5G之前的2G、3G、4G,哪一次人类不是莽莽撞撞地闯入。
没有先知对未来的精准预测,也没有人将这样的变革与蒸汽机、互联网相提并论,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已经打开了移动互联的新时代。
从目前5G产业链的演进态势来看,产业链各环节的成熟顺序将依次是:终端、网络、应用。
目前市面上琳琅满目的5G手机大大推动了消费者的换机热情,运营商不遗余力地推动网络覆盖,为5G应用准备好最佳的环境,姗姗来迟的消费和企业级5G应用最终再次颠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5G终端领跑5G网络建设,5G网络建设领先于5G应用普及,是现阶段5G用户和产业链无法回避的现实状况。在PC时代,大型游戏等应用曾经倒逼芯片等快速升级,但在5G时代,如果5G应用和5G网络之间有一场赛跑,那么这次的赢家恐怕应该是终端和网络,而不是应用。
而对消费者来说,感知最强烈的就是应用层。
也许你在今天的城市里,无法随时随地刷出1Gbps的超级网速,也许你戴上VR眼镜就会头晕目眩,也许你的移动互联网生活确实还没有因5G而产生哪怕一丁点改变……